網站首頁  |  歡迎訪問衡陽市中心醫(yī)院官方網站 圖書館  |   設為首頁  |  加入收藏

腹腔鏡“巧、精、準”除巨瘤

發(fā)布時間:2015年12月9日 預覽:5060

    近日,我院胃腸外科應用腹腔鏡技術,成功為一名中老年患者切除腹腔內一約11cm*6cm的巨大腫瘤。目前,患者恢復情況良好,已順利出院。
    據悉,59歲的患者羅阿姨在7-8年前就已發(fā)現腹腔內一腫塊,當時僅“核桃”大小,因沒有任何不適,所以也就沒引起重視。直到近日,因“糖尿病、皮膚濕疹”入住我院內分泌科,查體顯示,右下腹可捫及一約6cm*5cm大小包塊,邊界清,無明顯壓痛,全腹CT檢查發(fā)現其右側中腹部可見一約11cm*6cm*6cm巨大混雜密度包塊,周圍臟器受壓明顯(圖1)。為求外科治療,轉入胃腸外科。經過仔細分析病例、閱片,發(fā)現該患者腹腔內的巨大腫瘤位于腹膜后,已累及腹腔重要血管、神經及臟器,手術難度較大。結合患者既往糖尿病多年,血糖控制差,若行傳統(tǒng)開腹手術,術后切口感染、愈合又是一難題;若不進行手術,巨大腫瘤將有繼續(xù)壓迫臟器、甚至破裂可能,以致威脅生命。為此,在譚曙光主任的帶領下,全科人員反復研究病例,考慮腹腔鏡手術具有創(chuàng)傷小、恢復快、鏡下視野清晰、安全可靠等優(yōu)點,決定行腹腔鏡微創(chuàng)手術。
    術中探查發(fā)現,腫塊位于右側結腸旁溝、右腎下極與十二指腸降部間隙(圖2)。由于腫塊較大,術中盡量游離周圍臟器、血管,進而形成“圍攻式”完整剝離腫塊,術中失血約20ml。經過約2個小時的努力,埋在患者體內的這枚“定時炸彈”被順利摘除(圖3)。術后患者腹部切口愈合良好(圖4)。   
    目前,微創(chuàng)手術被認為是新世紀外科學的發(fā)展方向之一,腹腔鏡技術已逐漸走向成熟。我院胃腸外科自開展腹腔鏡手術以來,先后成功完成腹腔鏡下胃、結直腸癌根治和胰十二指腸及聯(lián)合多臟器切除等高難度手術,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。腹膜后巨大腫瘤對于腹腔鏡手術來說難度更大,對醫(yī)師的手術經驗、技巧等方面要求較高。本次腹腔鏡下腹膜后巨大腫瘤切除術的成功施行,再次證明了我院胃腸外科的微創(chuàng)實力,并為今后處理同類高難度手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    據譚曙光主任介紹,醫(yī)院每年都會為許多腫瘤患者進行手術,但像羅阿姨這樣大的腹腔腫瘤并不多見,如不及時治療,將有生命危險。他建議市民平時應定期體檢,一旦發(fā)現身體有異樣或不適,應立即到醫(yī)院檢查,以免耽誤治療。 

(胃腸外科)